不管是日常日子,还是在临床诊疗工作中,皮肤消毒是最常见的操作之一。当皮肤受损时,假如消毒处理不妥,细菌乘机而入,将造成部分乃至全身感染。
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临床医生在运用消毒剂时最容易撞见的误区:1、酒精消毒浓度越高越好
酒精最佳作用浓度为75%~85%。假如运用高浓度(如95%)酒精,因为脱水过于敏捷,使细菌外表蛋白质首要变性凝结,构成了一层巩固的包膜,此刻包裹的内层蛋白质仍有活性。2、打针时用碘伏棉签按压针眼
碘伏涂擦法常用于肌内打针、皮下打针时的皮肤消毒,待消毒液干后进针,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。假如打针减毒活疫苗时用碘伏棉签按压,进入针孔的碘伏可杀死疫苗然后下降免疫作用。3、碘酒与红药水同用
碘酒不得与红药水一起混擦,避免碘和汞反响生成剧毒的碘化汞,不仅失去了杀菌作用,而且会腐蚀皮肤引起溃烂,乃至在吸收过多后会引起汞中毒。特别应留意的是,对碘高度过敏的人可引起严峻的发热与全身性皮疹反响,应制止运用。4、碘伏消毒后直接用银离子敷料
银离子与碘结合生成碘化银。需要留意的是,运用含银敷料,必定要将碘剂彻底脱掉后(破损处皮肤能够用生理盐水清洗)才干运用。5、用50%酒精按摩防褥疮
认为用50%酒精按摩骨突出能够促进血液循环,实践是加快部分耗氧和安排坏死。长时间受压是导致压力性损害的要害之一,削减受压是有用防护的重点,正确做法是勤翻身。
6、碘伏消毒后用酒精脱碘
关于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,部分皮肤消毒时,要求先3遍酒精脱脂,后3遍碘伏消毒皮肤。因为碘伏干后会构成一种相似油性的薄膜。临床上有些医护人员不清楚其间的原理,担心会影响贴膜的固定作用,在碘伏消毒后用酒精脱碘,反而使其作用下降。